NEWS CENTER
新聞中心
經營范圍:高層商住小區;大型商場、賓館等公企建筑;各類廠房、公用工程;各類設備、管道、電氣、儀表、通風、空調、制冷、鍋爐等安裝與調試;各類網架、鋼結構的制作和安裝;各類裝飾裝修、園林與古建筑和市政、消防等工程等。
中國建筑業協會副秘書長景萬:培育核心競爭力,助力建筑業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 分類:新聞中心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19-08-12 09:58
- 訪問量:
【概要描述】建筑業一直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所以這樣說,主要因為4個方面:一、建筑業在改善我國城鄉環境面貌,提高人民群眾的出行、居住質量,增強國防建設水平實力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中國建筑業協會副秘書長景萬:培育核心競爭力,助力建筑業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概要描述】建筑業一直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所以這樣說,主要因為4個方面:一、建筑業在改善我國城鄉環境面貌,提高人民群眾的出行、居住質量,增強國防建設水平實力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 分類:新聞中心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19-08-12 09:58
- 訪問量:
建筑業一直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所以這樣說,主要因為4個方面:一、建筑業在改善我國城鄉環境面貌,提高人民群眾的出行、居住質量,增強國防建設水平實力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二、我國建筑業總產值由1980年的4608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23.5萬億元,增長了51倍,規模在不斷擴大。三、建筑業帶動了建材、冶金、有色、化工、輕工、電子、森工、運輸等50多個相關產業的發展。四、2018年全社會就業人員總數77586萬人,其中建筑業從業人數5563.3萬人,占全社會就業人員總數的7.17%。解決了相當數量人的就業問題。
雖是支柱產業,但建筑業也有不少突出問題急需解決。一是大而不強、細而不專。2018年底,我國共有建筑業企業95400個,實現利潤總額8104億元,產值利潤率為3.45%。同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6.49%,建筑業產值利潤比低于其他行業近1倍。
二是工程建設組織方式落后,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主要表現在:工程建造過程機械化程度不高;精細化、標準化管理程度較低;總承包工程項目數量少,建設單位隨意分包工程現象較普遍等。
三是建筑設計水平有待提高。城市規劃前瞻性、嚴肅性、強制性和公開性不夠,城市建筑貪大、媚洋、求怪等亂象叢生,特色缺失,文化傳承堪憂;城市建設盲目追求規模擴張,節約集約程度不高。
四是工人技能素質偏低。多數一線操作工人沒有經過系統培訓,缺乏基本勞動技能和專業知識,法律意識、質量安全意識淡化,致使勞動效率相對比較低。另外,沒有建立工人勞動技能與收入掛鉤的工資機制,工人缺乏參與培訓的內在動力。
五是監管體制機制不健全、市場違法違規行為較多。市場監管與誠信一體化體系還沒有完全建立,企業、人員、項目、信用、信息交互等信息平臺建設有待完善,信息化、差別化監管體系還沒有完善。
六是安全事故時有發生。2018年,全國共發生房屋市政工程生產安全事故734起、死亡840人,與上年相比,事故數增加42起。今年4月25日,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區翡翠華庭工程發生施工升降機墜落事故,造成11人死亡、1人重傷、1人輕傷,人員傷亡重大,社會影響惡劣,教訓極其慘痛。
為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2017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7〕19號),系統梳理、全面總結了我國建筑業的發展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七個方面、二十條具體舉措,被公認為是未來一段時間指導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從建筑業企業角度來看,要想獲得較快發展,需要重點抓住兩大機遇:一是行業發展機遇。我國建筑業經過30多年的高速發展,人民群眾的居住質量、城鄉環境面貌、市政基礎設施、工農業基礎設施得到了根本性改善,公路、鐵路、航空、港口碼頭立體交通網絡基本形成。但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民對美好生活需求的不斷變化,原來一些不合理的規劃、區域發展的不平衡等方面的矛盾逐步凸顯出來,為建筑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二是當前的一些社會熱點,比如“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雄安新區建設等。
有機遇就有挑戰,目前建筑業企業面臨的挑戰:一是企業股權結構不盡合理,現代企業制度仍不夠完善,部分企業尚未形成有效的法人治理結構,權責不清、約束不夠、缺乏制衡等問題較為突出,一些董事會形同虛設,未能發揮應有作用。
二是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風險防控機制不夠健全。PPP對大型施工企業而言是實現轉型升級的一種方式,以投資拉動施工,是企業生存發展的戰略選擇。但對風險分析、規劃、設計、施工、運行維護各環節的把控能力,直接影響企業PPP項目的投資效益。
三是市場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建筑市場從之前關系競爭為主轉變為企業信用、施工管理能力、質量安全管理水平、履約能力、服務水平等綜合實力的競爭。
四是建造方式改變成必然。相對于現澆建筑體系,裝配式建造方式節約資源,減少污染,提高勞動生產率,對保證工程質量安全、促進標準化、信息化、工業化建造方式的深度融合具有積極作用,能有效緩解勞動力供需矛盾、化解產能、促進建筑業轉型升級。
五是建筑產業現代化時代來臨。新形勢下,要用現代工業化的大規模生產方式代替傳統的手工業生產方式來建造建筑產品。包括:建造過程精益化、全產業鏈集成化、項目管理國際化、管理高管職業化和產業工人技能化。
六是建造技術與信息化深度融合加速。包括新型建造、材料設備、機械、管理和信息技術,以及這些技術的集成。
七是營業稅改增值稅倒逼管理創新。2016年5月起,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等由原來營業稅改為增值稅。部分企業認為提高了建筑業企業的賦稅,但也有部分企業反映賦稅在降低。從長遠來講,隨著企業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業務流程的逐步優化、上下游企業提供票據的合規性的提高,企業的賦稅應該可以降低,這就要求建筑業企業必須強化內部流程管理。
八是履行社會責任必不可少。社會責任是一個組織用透明、合乎道德規范的行為,對它的決策或者活動對社會和環境產生的影響負責。建筑業企業的社會責任主要包括:工程質量、關注員工、引領行業進步、誠信經營、依法納稅、積極公益、節能環保等。
九是強化質量意識、不斷提升工程建造質量水平?!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指出,堅持以企業為質量提升主體。加強全面質量管理,推廣應用先進質量管理方法,提高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質量控制水平。這就需要弘揚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提高決策者、經營者、管理者、生產者質量意識和質量素養,打造質量標桿企業,加強品牌建設,推動企業質量管理水平和核心競爭力提高。
具體到實踐層面,是否擁有核心競爭力是建筑業企業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擁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主要表現為成本控制水平高、創造客戶價值能力強。因此需要實現建筑業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動態研究,并準確找到形成建筑業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資源和關鍵能力。
具體行動上,建筑業企業應以工程質量和服務為核心,不斷提高企業的社會形象和管理水平,建立誠信和服務意識,大力推進品牌建設,逐步提升建筑業企業的引領度、知名度、美譽度、信任度,為企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此外,建筑施工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需要明確戰略定位和長遠發展方向、重視研發和科技創新、優化資源配置和發展協同運作、強化戰略風險管控能力建設、突出品牌建設和實現品牌價值。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